大数据+农业:将掀起一场怎样的农业革命?

2018-06-19

大数据技术和农业相结合将赋予改变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链条,比如推动精细化农业、实现全程可追溯、打开企业“黑箱”推动并购重组等,“大数据+农业”或将重新定义农业。

 


近期,中美达成新的贸易协定,中国将大量进口美国的低价谷物和牛肉等农产品。凭借规模经济,美国农产品相对中国同类产品极具竞争优势,中国农产品处于守势。

 

与此同时,农业在中国又是一个极具潜力的行业,拥有资本和信息技术的大型企业,包括联想、网易这样的大公司,还有一些地产巨头纷纷进入农业市场。

这些巨头之所以跃跃欲试,打算进入农业,不仅仅是农业存在巨大的战略机遇。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加持农业,力争完成一次生产效率跃迁,即从碳基文明时代自然周期驱动的农业,推向硅基文明的数据驱动的超级农业,让数据开始成为农业领域的新“肥料”。




当下,商业最大的热点已经从互联网转移到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这些又将怎样改变我们所熟悉的农业呢?

一场声势浩大的超级农业革命正在美国和中国悄悄地发生,大数据技术未来可能颠覆我们所熟悉的许多行业(其中包括农业)。

一切可以数据化的领域:从上游生产到中下游流通,再到销售终端,消费者分析和画像,农业将因为大数据变得不同。

上游: 数据大大加快“新物种”出现速度

大数据将改变上游的种植环节。目前,对农业学家而言,尽管掌握了基因技术,但是,想要培训一个优良的品种,需要长时间的试验,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

在碳基生物的自然周期中,培育优良作物品种的传统过程耗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可能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而大数据加快了这个过程。

 

得益于大数据,大量的基因信息可以在云端创建和分析,曾经在温室和田间地头进行的生物研究,现在能够先用计算机(经过计算机模拟)来分析数据、设计实验和确定假设条件。在此基础上,只需要在地里试种规模小得多的实验作物进行验证,就可以判断出在大规模环境中种植的效果如何,然后培育者便可以确定哪种杂交作物最适合某个特定的地域。

 

大数据改变的还有基因编辑技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韩春雨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一领域。

 

基因编辑是一种精确度极高的技术,可以用它来修饰特定的基因,从而获得特定的性状。种植者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改良作物,提高产量、营养成分含量、抗病虫害能力和恶劣环境的生存能力。

 

例如,近十几年发展的一种准确、高效率、便捷的生物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就可以加速对植物基因组的改造,提高农作物产量、加强农作物抗病能力。

 

特别是在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情况之下,改良农作物和提升种植效率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世界范围内,基于大数据进行研究的公司为数不少,大多数位于欧美发达国家。但这项技术比较新颖,产业化程度还不高, 比如 Arcadia Biosciences利用先进的筛查、育种和生物技术来培育新的特性和作物,目前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此外,传统的农药巨头,比如杜邦、陶氏、先正达、孟山都、拜耳和巴斯夫等,全都在通过自身的有机增长和并购活动活跃于业界。

 

精准农业,提升耕种效率

 

在很多人眼中,农业投入大、回报慢、风险大,很多时候靠天吃饭。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在资本市场,农业在投资者眼中可能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农业生产是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在种植之前,农民要决定耕种次序是什么、种什么作物、选哪种型号的种子,以及化肥、农药、施肥、灌溉的频率如何把握等诸多决定,林林总总有四五十项之多,但是人很容易出错,一旦犯错,一年浪费了,沉没成本非常高。


分享到:
下载安装
快速注册农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