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定位仪”

2018-05-14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2014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总产达到6071亿公斤。但这个“十一连增”代价很大,效率很低。中国农业从业人员2.7亿,但劳动生产率仅为世界的64%;有效灌溉面积0.63亿公顷,但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2,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喷洒农药180万吨,但利用率仅为35%,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化肥施用折纯量5900万吨,但综合利用率大概在30%左右;农机总动力10.7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5.6%,但仍低于多数发达国家(75%以上)。显然这种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发展方式在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的情况下难以为继。

    今后要做强农业,依靠什么?靠土地?1.2亿公顷耕地的红线已经岌岌可危。靠劳动力?十多年来农村劳动力减少了8000多万人,谁来种地成为了新的问题。靠政策?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在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的背景下,同样面临新的挑战。靠科技?单项科技面临边际效益递减的趋势。当前中国农业生产就像一艘巨型航母,外在装备都已具备,但是缺乏精准“定位和导航”,无法精准生产。中国已近30年未组织全国性土壤肥力普查和肥料效益研究,对水资源的调查评估也较为缺乏。想要立足国土资源整体,布局优势生产区,但“家底”不清,基准数据缺乏。

    大数据的兴起,恰恰为改变这种困境找到了出路。农业大数据可以挖掘农业资源间的发展潜力、搭配关系和最佳使用途径,精确计算最优化配置模式,帮助农业实现生产需求变化与资源变化的深度耦合,做到农业“全要素、全过程、全系统”生产的一体化。依靠数据驱动,才能使传统农业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才能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分享到:
下载安装
快速注册农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