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2
首先农产品价格周期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农业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但技术水平及规模化程度提升后,有利于延长农产品价格周期,并削减价格周期波动幅度。上个世纪50-70年代,美国生猪周期跟当前中国生猪周期大体相似,5年左右一个周期,而且波谷和波峰幅度巨大,随着养殖技术水平提升,规模化集中后,养殖大数据应用,美国生猪周期延长到10年左右一个周期,而且下跌时候,一般不会深度亏损,上涨时候下游企业也能承受其涨价幅度。
互联网快速发展,有利于减少了信息传递成本,削减了信息不对冲的影响,但我国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加上农业信息从业人员素质参齐不齐,信息传递中很容易形成严重跟风行为,导致小周期的异常波动。大数据的应用进一步有利于数据的归集,并输出应用,减少了市场的环节中的过度投机,跟随行为。
农产品价格周期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特点,核心在于价格在不同环节的流动,农产品价格高,可能导致了替代需求增加,而种植利润好,种植户跟风种植,导致下一个周期的供应增加,价格下跌。最终形成了:价格高-替代多,需求少=反映出种植利润高,导致了种植扩张-产量增加,供应过剩=价格下跌,种植利润少=下一个周期种植减少,供应下降,价格上涨。
农产品的价格周期一般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推到,大数据的应用可以进一步细化了供需关系,并能做出相应的策略,减轻供需矛盾的严重性,延长价格周期,削减周期波谷和波峰的幅度。